孤独与自我中心

2005-02-25 01:09:00

    前两天阅读《追忆似水年华》时,读到他在巴尔贝克海滨度假的一段,他描述自己同年轻贵族圣卢的友情。从他的自白中可以窥见,他何以能够用这样一种既沉浸其中又置身事外的眼光和笔法来描述当时的生活场景及各色人物。他在谈及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时说:“独自一人的时候,有时我感到有一种感觉从内心深处涌来,是那种给我以甜美的快意的感觉。但是,我一跟什么人在一起,一跟一位朋友谈话,我的思想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思考朝着谈话对象而去,而不是朝我自己而来了。思考循着这样的反方向而去时,丝毫不能引起我的快乐。”(416页)这种对孤独的渴望,始终沉浸于自身并从中获取冷静的思考和成果,也是他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而这种孤独的强烈程度,只有一个由于身体柔弱,无法全身心地参与外部世界的各种活动,因而不得不长时间地依靠幻想和遐思弥补缺憾的人才能达到。不稳定的健康状况,表面上看阻碍了普鲁斯特获得更多的外部经验,但文学本身就是依靠想象而产生的,并非由真正有形体的外部事物组成,他幽闭的内心滋生的种种想象,使本来短暂易逝的印象获得了永恒存在的稳固价值。还有一点则是他对人物进行观察的强烈兴趣,“有时我责备自己这样从视自己的朋友为一件艺术品中得到乐趣,也就是说,注视着他这个人各个部分的动作,似乎由一个总思想和谐地加以指引,这每一部分都拴在那个总思想上,而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个总思想是什么。因此,这个总思想并不能给他自己的品质、给他个人的智慧和道德的价值增加任何一点东西,而他对这些是看得很重的。”(417页)他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是从自身出发,将人物的外在言行进行提炼,仿佛从混合的药品中提取出最重要的成分,从而判断这样药品的主要属性。但他的提炼并不是抽象的,他一旦提取出主要的部分,就又把它放进人物的混合体中进行验证,让我们看到他的各种特征是如何生动自然地从这一中心散发滋生出来,就像特殊的芳香从花心散发出来一样。
    他对独处的习惯造就了他与他人的距离感,这正是观察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像隔着一定的距离观看风景,才能全面的又不乏细致地既看到全貌又不失去细节的真实。他细腻的天性促使他更深入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又通过有距离地观察准确地捕捉到这些感受碎片所围绕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和感性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文本的描述才能既有鸟瞰的深刻性质,又同时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如黑格尔所提倡的,塑造有独特性格又具备理性高度的生动形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