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欢作乐

2007-02-06 19:48:00

毛姆总是让人开心的。这就是我打开毛姆的小说时最强烈的感受。《寻欢作乐》这本书,据毛姆自己在前言里所说,是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这种乐趣当然不是讽刺一个名作家或是揭露优雅生活中的种种矫情之处就能带来的,而是“因为那个脸上挂着明媚可爱的微笑的女人为我再次生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她就是罗西.德里菲尔德的原型。因此,这是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这个女人,也许毛姆在当年的恋情中为他如今赞颂的性格遭受了很多痛苦,但如今他为了重新见到她而写这个故事时,却只带着记忆给他留下的那种温柔愉快的感情以及宽容的态度来讲述了。

如果把毛姆这种有点小家子气的讲述方式和题材与《安娜.卡列尼娜》之类的宏伟巨著放在一起,前者自然会相形见绌,但如果问起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它的平易近人和讨人喜欢,那毛姆的小说当然是我随时随地都愿意读并且会立即从中得到乐趣的那一类。这就是它独特的价值。它雅俗共赏的笔调,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引导故事的叙述方式,使读者始终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一个适当的距离旁观整个故事的发展,这出舞台上的戏剧在你眼前恰如其分地展开,有时也让你有参与其中的小小乐趣,又总会在最适当的时候使你惊讶或感动。但所有这些感情的产生总是伴随着那一贯的愉悦的背景音乐,它带给你的震动都是恰如其分的,是英国绅士那样的温文尔雅的感情,值得你默默咀嚼,却绝不会影响睡眠。这就是毛姆带给我们的英国式的幽默和温情。他设置的讲述者,这个“我”,也是这样一个能适度控制感情,受人信任却不讨好的坦率角色,因此而得以目睹整个故事的发生却又保持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个角色如同空气般容易被读者忽略,但他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又是最重要的调节情绪的枢纽。通过他,毛姆自如地开始和结束,自如地隐藏起令人震惊的细节,又在适当的时候引爆。这个讲述者的角色在许多其他作家的笔下也出现过,但在毛姆笔下却意味着更多,成为整个小说的背景音乐和处理力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难理解,为何罗西这个主要人物在书中虽然至始至终都遭到众多非议,我们却忍不住喜欢她,看到她的美貌,她天生流露出的勃勃生气,甚至她不加掩饰的物质欲望,我们都会像那些受了她爱情恩惠的人那样,即便愤怒和嫉妒还是不能拒绝她周身的光芒。她讨人喜欢之处完全不是出于道德,出于某种典范,而是出于人最自然的天性,因而我们也得以在道德和各种规范之外自由地呼吸,表达自己最单纯的愿望而无须担负社会的沉重责任。毛姆在宽容罗西的同时也使我们得到放松,得到在现实中享受不到的“寻欢作乐”的乐趣。同时,他又那样善于将幽默,温情和沉思巧妙地糅合起来,从不肤浅地描述一个故事,而是在讲述故事时又不让人厌烦地谈论那些更深刻的主题,你不会因为他长篇大论就烦躁地跳开,去搜寻故事的线索,他的处理恰到好处,总是能让你在事件的中间停下来,一起津津有味地谈论一小段题外话,略微就此思索一下,再兴味盎然地继续探索。尤其在这本小说中,主要人物里有三个都是作家,毛姆更能在其中很方便地谈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在罗西接电话的间隙,他谈到作家的生活:“无论何时,只要他心里有什么事情,不管是令他心神不安的某种想法,好友亡故的哀痛,得不到回应的相思,受到伤害的自尊心,还是对一个他曾好心相待的友人背信弃义的愤怒,总之,只要心里产生一种激情或一种令他困惑不解的想法,他只需把它写成白纸黑字,用它作为一个故事的主题,或是一篇散文的点缀,好最终把它彻底忘却。他是惟一自由的人。”这样平实说出的话自有其动人之处,也许这也正是毛姆自己从写作中获得的,它使一切写作者都获得了很好的安慰。

总之,毛姆具备了一个流行小说家应有的娴熟而引人的讲述技巧,却又不失其深刻性。他没有带给我们伟大的哲学性思考,也没有一流悲剧或喜剧所有的那种震撼力,但也许正因为他这样一种“二流作家”的地位,使他的作品流传得更久,更广,给更多的人带来阅读和思索的喜悦。阅读毛姆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只要打开书,把自己交托给他为我们而设置的那个彬彬有礼的角色,就可以随同他跨越时间和空间,在平凡人中间看一场动人而不凡的演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