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白日梦

2010-11-10 23:51:00

看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从某种比较俗的意义上讲,正符合我的趣味:城市背景,干净优雅,小小的又不过分的抒情。他写到汽车、旅馆、轮船这些现代化事物的同时,也会描述琥珀色的威士忌、精巧而神经质的时髦女人,在所有现代化的氛围中注入精致的古典成分。他总是很注意分寸,感情从不泛滥,也不像欧洲作者那样拖着历史文化的沉重尾巴,读者始终处于点着温暖炉火的现代小屋里,感受着那种简洁而不失优雅的“美国精神”。这一点足以使他和毛姆一样,成为一个有品位的流行作家。因此,看菲茨杰拉德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同时又总能收获一种情愫,进入他那个时代的懒散、聪明、忧郁和放纵的情绪之中。

《人间天堂》讲述的是学生生活。虽然美国的学生时代与我们差别很大,但我仍然能在眼前浮现出一个青春自负的少年,在逐步展开的生活前景中,满脑子做着美丽的白日梦。想起我的大学时光,虽然很孤独,甚至有一段时间除了每天去自习室看海德格尔,想不出别的排遣方法,但是白日梦,它正是青春最美好的证明。那个稚嫩的年轻姑娘,无论走到哪里,她的脑子里都塞满了各种幻想,生活对于她还尚未完全打开,她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去想象未来。工作,爱情,家庭,一切都在未成形中闪烁着朦胧的光。它们总有一天会到来,这个想法填补了她的孤独,而因为它们尚未到来,所以它们可以是任何形状,它们可以是最美好的。“他在床上躺下来以后往往就可以听到说话声——模模糊糊、越来越轻、让人神魂颠倒——仿佛就在他的窗外,而在他入睡之前,他就会做一个他醒着的时候最喜欢做的梦,那是一个自己成为一名棒球前卫的梦,或者是梦见日本人入侵、自己被任命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将军而获得嘉奖。他梦见的始终是自己处在转变的过程中,而从来没有梦见过已经完成转变的状态。”

而想想如今的苦闷,大多是因为想象世事就会如眼下这般,永远不变直到终老,而产生的那份沮丧。白日梦的空间已经被压缩到最小,我们睁大眼睛,最终自认为看清了这个世界,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能看清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以后的路将是漫长的重复,因为没有憧憬而让人失去前进的动力。未来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不想看,不想再看。

即便看到这样一个年轻的虚构人物,我也感到羡慕。我羡慕他在孤独中独享的自由和向往。他的所有感官都在分享他缤纷的未知世界。他没有得到的,他不着急,因为现在的匮乏都是正常的,现在只是梦想和等待的时候。在我如此焦虑的时候,我望见年轻的自己,站在过去的时间点上,无忧无虑,正做着“新生活”的梦。如果她知道这梦就是现在这般,她还会欣喜,还会期盼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