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长

2011-03-27 22:31:00

咬了几次牙,最后还是买了董桥的《青玉案》,48元的价格买一本32开的小书,对我这个编辑来说,总有点被占了便宜的不爽快,不过这轻快的一本小书,配合布面的封面质感和舒服的纸张,还是让人体会到纸书独有的魅力。董老先生在序言里直截了当地说:“都说电子书快代替纸本书了,我不信。”这倔强语调里也有一份童心的直率,就像他在文章里直言他对毛姆的喜爱,不管有多少人将他贬为二流作家。对纸书的留恋,我一直以为也许是我们这些编辑们,或者说,守旧的编辑们的私心爱好,也许光大读者早就不需要这手中的质感和分量了,只有我们还以为这是宝贵而无可替代的。新的电纸书也不再是刺眼的高亮屏幕,pdf一样可以做出精美的版式,封面一样可以新颖漂亮还不用担心印刷效果。也许到了最后,只有我们这些守旧的人,还坚持着纸书的存在价值,但是有董老先生这句话,我心里似乎也更有底气了一些。

这几天的天气,和书腰上的那句话正相应,虽然没有“春雨绵绵”,但“春寒不散”的感受是很深的。即便外面阳光灿烂,待在停了暖气的屋里仍然手脚冰凉,寒冷从四面浸入,无处逃避。今天好不容易温暖一点,晚上无心工作,也看不动大部头,于是继续读董桥的小散文,剔红盒子,鎏金金刚,毛姆和初版图书,水彩插画……在这些老来深邃又不失俏皮的文字里,时间慢下来。我想起以前家里挂的条幅,没事时我总盯着辨认上面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打在芭蕉叶上的夜雨声,这时似乎也浸润到拉长了的时光岁月之中。我摩挲腕上的玉镯,想到它因为我而产生的变化,是那么细微,几年、几十年才能成就一点润泽,而这样的交流与渗透是不能加速的,唯有依靠时间来成就。那些悠久历史沉积下来的文物古玩,散发出时间打磨的光芒,这光芒无法仿制,也没有任何速成品可以媲美,这种时间的分量让我内心充盈。

明代的超过清代,清代的超过现代,古拙的技术到了无所不能的现代社会,反而无法超越。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节奏越来越快,在每一件器物上,我们能投注的心力和时间都越发匮乏,无论我们的技艺再精巧准确,那份朴拙之气,那份全神贯注的韵致,却再也无法贯穿其中。我总是一再地想要回到那个慢的时代,夜雨的声音格外清晰,白天更加漫长,夜晚更加清净。琴音里没有哗众取宠的情调,碗碟上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花纹。我想要岁月悠长,我想要我的生命充满事物真实的质感和灵性,而不是虚幻的网路符号和虚假的悲伤。也许写这篇网络日记本身,就是一种放弃,但不由自主的同时,又总想拖住点旧日的尾巴。写字这块阵地我已经输了,但纸书这个战场,我也还想倔到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