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的国王和他的子孙——《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

看了电影《思悼》,再来看书,印象很深的是,书里提到“思悼”这个正祖赐予死后恢复身份的世子的谥号,在电影里把它解释为“思念之思”与“哀悼之悼”,似乎寄托了正祖对残忍处死自己儿子的悔恨和悼念,其实按照朝鲜王室谥法用例,“追悔前过曰思”,“年中早夭曰悼”,所以这两个字其实都是有强烈贬义的恶谥,并没有什么情义可言。

世子是英祖的第二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年少时被毒死,因此世子一出生就被封为世子(也就是太子),寄托了父亲的殷切期望,父亲还亲自为他抄写课本。但世子渐渐变得厌学,并出现精神病的症状,英祖越发对世子感到失望,并彻底远离了他。在党派之争的背景下,世子最终被关在木柜中,活活饿死、渴死。我觉得之所以关于这段历史出现了争论颇多的论述,并不仅仅是因为史料的模糊和矛盾之处,而是大多数人对于作为父亲的英祖如此残忍的对待自己的儿子无法接受。如果世上真有这样一位完全丧失亲情的人,如果一位父亲能从对独生儿子的殷切期望转向完全对立的反面,让儿子饱受折磨而死,还在确认死讯后令人高奏凯歌离开,那同样作为人类的我们,是不是也会感到恐惧不安?那些一再强调英祖做此决定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事后又不断追悔,为失去儿子而感到悲痛的历史学者们,是否更多是怀着这样一种无法面对恶的不安来做出自己的判断的呢?

有的学者批判本书的作者脱离了党派之争的历史背景,只把英祖、世子和世孙正祖作为人来探讨,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偏颇的视野。历史对于我来说之所以有趣和有意义,还是因为它是人的历史,是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组成的。即便在国王和太子的身份上,英祖依然是一位父亲和爷爷,世子也是儿子和父亲,他们的关系依然具有普通父子关系的那些普遍的因素,他们的爱和恨,父亲的殷切期望和失望,他对儿子的教育的问题和情感的表达,以及作为儿子的世子所面临的压力和恐惧,他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和爱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之后的崩溃、愤怒,我们依然可以在今天的父子关系,以及我们自身的经验中看见。这也是这段历史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部分。但他们同时又不是一对普通的父子,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有权力的人,也可以说是被权力部分异化了的人,这一点作者也并未忘记。一位普通的父亲,在父子关系恶化后,或许可以驱逐儿子,剥夺儿子的继承权,但只有国王才有权力公然把儿子钉死在木柜之中。权力不过是一面哈哈镜,曲折的放大了我们本来就有的欲望和情感,但它依然是从我们自身的人性生发出来的,无论这开放的花朵看起来多么妖艳,多么让人毛骨悚然。

我对古代朝鲜的历史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在历史考证上没有什么发言权,我更感兴趣的还是英祖、世子和世孙三人的关系和古怪的传承。英祖是一位善于玩弄权术,让臣子和周围的亲人都心怀恐惧的君王,但同时他也非常严于律己,几乎摈弃了以自己的权力能获得的所有享乐。他贪恋权力的同时,也确实在以严肃的责任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对世子的教育也让我想起我过分严厉的父亲对我的教育。那种过于急迫的望子成龙的心情,甚至希望世子在童稚之年就马上抛弃孩童的欢欣和天真,步入成年人充满优思的世界;那种过分严厉的表达,无论世子做的多好,都只会被继续追问,直到他暴露自己学业不精之处,接下来就是无情的嘲讽和打击,这样一种完全不公平的比试,彻底摧毁了世子的自信,也摧毁了他的学习意愿。世子变得厌学,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当他以年少的稚嫩的心力,无数次努力获得父亲认可而失败后,他的崩溃也几乎是注定的。

看到对世子的精神问题的记述部分,他的精神状况和他与英祖的距离是息息相关的,当他远离皇宫到外地去时,他几乎没有犯过病,但当他在离英祖最近的住所时,他的病情就变得非常严重。我甚至想象,如果世子能有机会离开皇宫,生活在别处,也许他的病情就会慢慢平复也不一定。这是一种多大的恐惧和压力,能让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父亲的附近,都能爆发如此严重的精神问题,想想都觉得非常可怜。但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世子在自己不稳定的精神状态下伤害和杀害的人也为数众多,即便是被碾压的可怜之人,只要他还握有权力,那他就能以伤害比自己更底层的人来救赎自己。

似乎有些讽刺的是,这样一个厌学和最终在精神病中率性而为的,极端不负责任的世子,却有了一个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完全像是爷爷的复刻版的儿子。仿佛生命的承续在游离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正轨。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在世代传承中的物极必反的情况。一个过于认真律己的人,也许会有一个放浪形骸的后代,而一个放浪形骸的父亲,他的儿子则可能把父亲的性格缺陷带来的可怕后果铭记于心,努力避免走上父亲的老路。英祖把早年对世子的殷切期望完全移到了世孙身上,但世孙却并没有像世子那样变得怯懦、崩溃,这是为什么呢?世孙的性格更符合英祖的期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所谓“隔代亲”的情况可能在这里也产生了效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子女可能非常严厉,对孙辈却可能非常娇惯,这种“隔代亲”的情况,也许是因为一个过分严厉对待子女的人,在再次有机会教育孩子时,会反省自己当年在教育上所犯的错误,但也可能因此矫枉过正,也可能他下意识的希望在这个孩子身上补赎自己当年的错误带来的后果,因而用力过猛。同时,当子女长大后,和他们的父辈可能形成直接的竞争和对抗关系,但孙辈由于年龄差距太大,不会对父辈造成任何威胁,因此也能让父辈放心的表达自己的亲情。我想这种因素在英祖身上也是存在的。英祖经常表扬世祖,并把他带在身边,并没有像当年那样总是不停的挑错,并羞辱自己的孩子。世子的疯癫和死亡,以及他的死给世祖带来的不稳定的局面,加上英祖对世祖一贯的喜爱和信赖,让世祖长成了一个早熟的,深思熟虑的孩子,童真在他身上早早就消失了,他就像英祖所期望的那样,几乎一生来就是一个孤独的、严肃的大人了。这样的世祖,他内心的孤独到底有多深呢?他作为国王给世人交上了一份尚可的答卷,但他作为一个人的一生,对他自己而言,到底有何幸福可言呢?而疯癫的世子,在某些极尽疯狂恣意的瞬间,他是否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享受到了一丝英祖和世祖都未能体会的,自由而独属于自己的阳光呢?谁是真正的幸存者,谁又是真正的不幸之人呢?

当我从史料文字中尝试走入一个人的内心,看到在那时代的大风中摇曳的小小孤灯时,总有很多这样的慨叹。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终究只有这样短短的一生,辉煌的历史洪流从他身边涌过,与他真正有关的,唯有夜里照在寝室里的,不能为人言的一缕月光。它如此坦然无畏的照在你的身上,因为它无从砍杀,亦无关争论和阴谋,反而让你平静了,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