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准备不好的仪式(电影《45周年》评论)

我只想写下这个片子里和我的感触有关的部分。当然,这里探讨的是过去、谎言,以及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但我看到的点是,故事表现了老夫妻一周的生活,而这一周的终点,是他们的45周年纪念party。这个构思在这里很有意思,纪念日是一个向所有人呈现你们感情状态的日子,但恰恰在这个日子快要到来的时候,这种感情状态变成了一件不确定的事。

我对仪式、节日、纪念日这种东西,总是有些惧怕,这些日子似乎要求我们具有相应的情绪,但是就像有些人一测量血压,就会血压升高一样,越是在意这种匹配的情绪,我就越是背道而驰。如果在一个要求欢乐的日子里,我反而产生了相反的情绪,这本身就会让我陷入崩溃。比如,过年就是最常见的场景,在这个长达一周的欢庆日子里,任何不和谐音符都显得那么突兀,但我的记忆里,总是充斥着受到责骂或严重争吵的事件。

节日和纪念日,它们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已经预先确定的时间点。就像电影里的45周年纪念日。请柬已经发出,场地已经预定,音乐歌单和第一支舞都定下来了。你没有勇气去推翻这一切。它站在不远的时间里,向你索要一个答案。在铃声响起前,你必须起身,交卷,给出你的答案。也许我们在面对这个仪式时,才会真正开始思考答案,而这种思考本身,就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追索和无法解决的恐慌。当你的结婚仪式定下后,你是否确定自己真的想要走入婚姻?当你40岁生日即将来临时,你是否已经成为一个通达的人?如果你及时交卷,答案正确,就可能留下完美的记忆;如果你打碎碗碟仓皇逃离,那这伤痛和裂隙也许永远难以弥补……

我想我的惧怕和焦虑,也许还和我的完美主义有关。怎样在一张贺卡上写完所有祝福,同时正好让文字恰如其分的停留在纸面居中的部分?怎样在两张信纸里刚刚好的写完你所想,而不是在第三张纸上尴尬的留出一行?仪式也意味着一种精准的完美,情绪恰如其分的酝酿,直到仪式开始,自然而然的随之达到最高点,就像一簇水仙花,从栽种到控制生长,以便让它正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完全开放。一个45周年的结婚纪念日所要求的,不也是这样吗?也许男主人公确实精准的实现了这种完美,在纪念日之前经历了挣扎和迷惘,而一切在仪式开始前的早上都烟消云散,让他能在现场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但女主人公显然完全偏离了这个进度。

仪式和纪念日也是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交汇点。在这个时间点上,私人情感被公共生活所要求的,一种一致的,标语一般的情绪压制和淹没了。结婚纪念日要求的是,呈现一种典范一般的,长久相依的深情;过年,要求呈现家庭或家族内部和谐、亲密、其乐融融的场景;清明节,要求呈现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祖先的祭奠……每一种相应的感情都被规定好了,悬挂起来,无法反抗。这些被规定的情感本来是非常个人化的、非常私密的,但在这样一个日子,它被装裱起来,向大众展示,这里无所谓真实和真相,在这里也没有人想要看到与之相悖的任何真相。

我并非想在这里反对所有的仪式和节日,但我想探寻个人怎样逃脱公共生活的强制规定,不再被限定和绑架;想探寻如何让仪式变得柔软,能将更多真实和不同的声音编织在内;也想向自己的内心探寻,如何放弃完美主义,让自己放松下来,更耐心的往前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