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叶繁茂

2012-05-22 11:12:23 

   
我有个毛病,看书看到一半的时候,常常很有感触,但又觉得这时候下笔太不严谨,憋着看完了,就什么也不想说了。鉴于这个问题,这次就发个半路感慨吧。

   
半夜坐在地上看《青叶繁茂》,两只猫轮流过来撒娇打滚,我时不时自己偷偷傻笑一会儿。撇开时代大背景不提,这本书写的,就是几个高中差等生的幸福生活。这个世界上,不务正业的人总是幸福的,回想上学的时候,大概也只有差等生才能从考卷习题之外,更多地体会到生活的细节和青春年少的快乐心境。虽然我自己从没做过差等生,但作为一个不喜欢和优等生玩的孩子(倒不是出于虚荣攀比,只是优等生大多计较心重,功利无趣,而成绩平平的人却有他们独特的魅力),也多少跟着体会到一些课程以外的生活乐趣。《青叶繁茂》里讲的是几个高中男生的生活,看着女校门口出来的女生想入非非,私下传阅人体解剖课本,这些事情我们女生当然没干过,我上的学校又是重点高中,想来那会儿做过的最叛逆的事情也无非是大家起哄回家不补课,炒班主任鱿鱼之类的,而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某个晚自习和同学溜到操场的升旗台上,坐在台沿上晃着腿吹夏日的凉风,看对面小格子一样的教室灯光,想象其他人像螺丝钉一样奋战的时候,我们还在这偷偷地逍遥自在。某个时期对同在校团委的师兄颇有好感,就因为他虽然上了高三,却不像别人那样整天埋头苦干,还是每天傍晚在操场栏杆旁看夕阳吹风,一副无所谓的派头。这样说来,我就是那种一边干活一边看着窗外风景的,总是心不在焉的人,看到堂而皇之这样做的人,就羡慕不已。等到有一天,我也堂而皇之地旷课睡懒觉,每晚和大家吃喝时,才发现自由真是一道美味又辛辣的菜,吃过以后就再难忘记。

   
张爱玲说,做大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再考试了。这一点我深有同感。虽然成绩一直不差,但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梦见考试做不完习题,或者迟到了之类的窘境,也许是焦虑狂的梦中形式。高三时常常压力大得快崩溃,被灌输的就是如果考不上大学人生就会就此完蛋,而考上大学对我们来说的意思是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根本就在设定之外。其实后来的人生告诉我们,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人也一样和我们上一个班,拿一样的薪水,如果那时候就知道是这样,也就不用整天挂着黑眼圈,蒙在被子里哭一场了。后来认识的朋友,想象力最丰富的,往往是上学时最不务正业的,常常让我为了自己的好成绩而羞愧,通过太多正规学业的人,容易变得匠气,那从生命根源冒出来的蓬勃生气,那种敢作敢为的勇气,反而都被压抑了。所以,做个差等生,能在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高谈阔论,能偷跑出去逛大街,甚至喝酒唱歌,谈个不成文的小恋爱,也是一种至高的幸福。那单纯的不含恶意的作乐,以后是再也找不到了。

最近读的书

2008-02-15 06:44:00 

另一个博上都用来记旅行日记了,在这个角落里写点安静的东西吧。
 
一个是奥兹的《了解女人》,是为了来法国的十个小时飞机准备的。在飞机上看完了大半。《我的米海尔》里,多数的场景都是冬天,白雪静静地覆盖着古老的城市,但在这一本里,则换成了夏天。清凉的空气,小花园,夜晚炎热渐渐散去的一丝倦怠,这都是我最喜欢的,但在很低落的心情里,竟然连虚幻的一点幸福都觉得无法忍受。还有关于家庭生活的部分,奥兹大概很擅长写这方面,总是能体贴入微地描述那种微妙的感情和关系的变化。在温和的叙述背后,多年的激情和辛酸一晃而过,最后是孤独的人在孤独的思索中,而他周围的生活,还是不管不顾地向前流动。他从危险的工作中退休了,甚至没有接受最后一次挑战和诱惑,每天修理房屋,修剪草木,他觉得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状况,真实的一切又迟迟不来。阅读时我不禁感到恐惧,就像我对一切非永恒的事物都感到恐惧一样,怕有一天没有任何角落需要修葺,没有任何花木需要修剪,那生活将如何过下去。自己竟然比书中的人物还更恐慌,而他,并没有显露出着急的意思,只是缓慢地,将手臂伸在阳光下,打量自己和他人,仿佛有耐心的雄师,并不急着扑向猎物。
 
另一个是赫拉巴尔的《底层的珍珠》。去法国南部的时候带着一路上看的,是一个短篇集子。记录的都是些底层小人物,他们吹牛,絮叨,滔滔不绝地描绘生活,整个集子仿佛就是一个交响乐,各种不同的乐器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最后共同推动着向高处发出嘹亮的声音。开始看的时候看不进去,满篇的对话总是看得我走神,但到了后半部分,似乎慢慢品出些味道来了,那些声音的交替似乎是随意又精心构造的,有些场景写得非常美,仿佛朴实的砖石建起的神奇建筑,突然被一阵光芒照亮,使人忘了生活的琐碎和不幸,把脸朝向天国的方向。其中写到一个教堂看守讲如何猎捕孔雀:
 
他往前跳跃了两步。教堂看守看到,他举起了枪——实际上他没有枪——瞄准那哥特式花叶圆饰拱顶,扣扳机。教堂看守仿佛看到:一只可爱的鸟儿受了致命的伤,从上面的树枝掉到了下面的树枝上,一直掉到布满露水的松叶上。
 
还有炼钢房外的星空,舞台外微微发黄的雪夜,火车开过小酒馆外面如同一串发亮的鱼缸……粗俗和柔情,平凡和伟大混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异的美的画面。

临行

2008-01-28 23:10:58 

心情很复杂,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看来要想以安静的心做一次旅行也成为不可能了。生活竟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复杂,不知道未来等着我的,还有多少困苦。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能赢得更温暖的生活,我甘愿付出更多代价。
 
夜里做很多梦,梦见海,梦见缤纷的花朵离我远去。苦于挣扎。短短二十几年,一晃而过,我好像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
 
北京的冬天慢慢暖和起来了,我们也要从黑暗里爬出来,平静地挽救自己。

旧地

2007-05-08 21:12:28 

一个细弱的声音,在隔壁
不,他说,是你虹膜里的
是陷入记忆的光线,无法自拔
 
你看昨天那院子里的花
迟迟不肯开,不肯挪动它们柔弱的脚踝
它们的那种音乐没人能听见
 
还有你走过发出的水声
这些纯然的,充满质感的音乐
半夜我坐起身来,就被海浪充满了
 
那些街道也是水做的
你一捏就碎了,流走了
它们徘徊过的地方湿漉漉的,好像有人哭过
 
在梦里我触摸金色的光线
蔷薇花,路灯一盏盏熄灭
亲爱的,我们到站了

pick a word 2(brokendrum)

2007-05-08 10:11:29 

它碧绿
它碧绿且光滑
不是玉
 
它可以手握细小的芦杆
它在锦被中辨认出自己
它辨认,风雨,玉石,劳作的关节
你们无一比得上它,它纯美和甜
 
夜访酒肆:沃尔夫斯堡
留不住它,它跟随飞机的尾翼
迁移去一切临海的城市
 
不。它甚至不美,不爱修整草坪
涂剪青翠的指甲
它觉得爱无力,几柱粉红和白
开也为了谢,它饮酒如水
但又不喜欢
 
小屋是它一点点的家
小屋里不待熟客
有人进来,坐一坐又嚷着要走
它的碧绿正在生气
 
它碧绿,我说
但它又不是绿,它甚至不是颜色
更远的城市吸引着它,那些短的
彻骨的成规,它在它的小屋里
它不会唱歌

北戴河的周末

2006-06-12 22:46:00 

想了那么久的海滨之行终于付诸实际了。周六的一早,我们五个人上了去秦皇岛的火车。
 
到的时候阳光明媚,但远远有些乌云的阴影。北戴河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北方的海滨城市,很奇怪,下了火车我就拼命吸鼻子,但没有任何熟悉的迹象,没有海水那种最熟悉的咸腥味道,好象在这个城市里,海是完全不张扬的,悄悄躲在某个角落里。
 
一直走到海边了,到面前了,我还是嗅不到浓烈的气息。北方的海水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海水颜色更绿,潮水不动声色地涌上沙滩,远没有南方的海那样蔚蓝,那样柔媚和勾人心魄。这里的海的存在只是一个事实,而缺少音调。
 
但是,在沙滩上待了几个小时,看他们下海,经过一场突然的暴雨后又眼见天空慢慢变亮,大片的乌云移向远方。我重新沐浴在下午温暖的阳光中,面对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海水。这时,我还是感到了仿佛处于宇宙边缘的荒凉,海面那样广阔,没有边界地蔓延开来,直到视线的未知领域。它是陆地的终结,而它的延伸和终结都是不可知的。无论城市如何发达,如何灯红酒绿,如何腐败腐烂,海的荒蛮始终无法改变,从史前到今天,大片的海水一直存在着,每分钟无数次地拍击着沙滩,这拍击声如此耐心,如此顽强,持续了亿万年传播到现在。海的生命力辽阔到令人恐惧的地步。因此,和海相比,山总是小气的,总是一览无余,因而失去了宇宙时空中浩淼的宿命般的力量。
 
晚上在宾馆的阳台上,能远远望见海面。月亮又圆又亮,银光非常清晰地铺洒在海面上,形成异常活跃的颤动的波光。那闪烁的光芒连成一片,好像海上正在举行一场盛宴,而美人鱼的妩媚和宴席的奢华,是我们人类远不能及的。到三点钟的时候再看,月亮已经收敛了光芒,变得昏黄,而粼粼的波光也变成一片昏黄而失去活力的月影了。
 
回去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去火车站的公共汽车,车开了一个小时才到火车站。沿途的街道空荡荡的,车和人都很少,一边能望见海,还有很多漂亮整齐的小别墅和疗养院,使整个城市充满了假日的臃懒气息。阳光很好,车里非常凉爽。我怀着羡慕的感情望着属于这个城市的人。他们拥有城市以外的东西,如此他们就不会被物质的城市吞噬、窒息,他们因为血液里那点自由的成分而与众不同,散发天然的美好。
 
这个非常清净,愉快的地方带给我的两天清新的印象,将像一杯好茶那样,恰到好处地赐予我多几天的舒畅,让我能有一处小小的地盘,在炎热而拥挤的北京,找到一个透气的地方。

汪曾棋写的胡同

2005-08-02 00:27:38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
 

今天到后海一带拍照片

2005-08-02 00:08:37 

那些小胡同,笼罩在阴凉里,老房子和青砖路面都静静的,院子里搭着花架子,开着各色鲜艳的花朵,还有大叶子的藤蔓植物。老北京的气象就遗留在这里,那些骑自行车回家的人们,带着新鲜的菜和瓜果,关上小门就自成一统,独有一种令人羡慕的宁静。
 
后海和石刹海都碧绿而宽阔,杨柳飘拂,不同的人在椅子和石头上休息,空气很凉爽,阳光的热量被隔离开来了。
 
后来我们爬上一个破旧的阶梯,意外的站在一座完整的四合院上方,典型的四合院结构一目了然,天井里杂乱的堆着东西,种着花。庭院空空的,厢房前有一个很大的花架,爬满了碧绿的叶片。更远处就是鳞次栉比
的青瓦屋顶,生了浅浅的青苔,瓦缝里还长出碧绿的很高的草来。我们在上面看摇着蒲扇走过的老太太,看骑自行车搭孩子回家的父母,看白色小狗欢快可爱的跑过……这里的生活,因为这些老房子,老砖瓦,那情趣生意也就格外的浓了。

旅程汇报

2005-06-03 19:39:37 

天气不太好,但拍的照片还是不错,湖水清凉见底,那些枯死的树木整棵地躺在水下,静默而永恒。我想,如果没有那些栈道和木栏杆,我们在一天的任何时候坐在湖畔,远离喧嚣,那将是世上最美的事。

 




春田花花幼稚园校训

2005-05-19 23:20:16 

从jwj那里转过来,作为进门规矩:)

▲高声朗读100条校训一遍。
▲不可在上课时吃杯面吃到「o雪」「o雪」声。
▲不准交学费时「o雪o雪」声。
▲不得用鸡翼尖顶別人个鸡心。
▲不得食饼食到满口满牙饼饼渣时张开嘴巴惊吓老师个心。
▲不得咬別人个头。
▲不得不交学费。
▲不要这样好不好。
▲o拿,真的不要这样。
▲我爱您。
▲唱歌不得震喉震得不紧要。
▲不准小便不准,小小不准也不准。
▲小过三次便算大过一次,大过三次便要停学。
▲小便三次便算大过一次,大过三次便要学停。
▲大便过大算三次,一次过小三次便要学停过
▲不得小小不满意便考虑转校。对面街的幼稚园其实仲渣就真。
▲不准吃了一旧又一旧。
▲不准吃了一旧又一旧。
▲不准说话一旧旧。
▲不准一脚踏到只蟑螂变屎饼后还要老师看看,惊吓老师个心。
▲不准上课打瞌睡噶噶声流口水打击老师个心。
▲说话结尾不得加个「囉」字,这样不太好囉。
▲唱游时不得用两只食指笃面面懶可愛,惊吓老师个心。
▲不得迟交学费足足一个星期都有,惊吓校长个心。
▲要大个仔大个女,不要把「车」叫作「车车」,不要把「波」叫作「波波」,不要把「
  头」叫作「头头」。
▲不得问老师或校长:「咩o者?」
▲上课记紧要带自己个头头。
▲不准留须〔猫科类学生除外〕。
▲长大后不要怨我們。〔要怨就怨你自己〕
▲不要吃九制陈皮。那是老师的。
▲不得明明收了声,又喊,惊吓老师个心。
▲不在乎天长地久。
▲不可吃吃下卡乐B薯片问人几点。
▲不准乘坐名贵房车上学,惊吓校长个心。
▲不可吃得太饱打屎o壹,惊吓同学。